首页文章万钢:在商用车领域推动氢能燃料电池应用,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

万钢:在商用车领域推动氢能燃料电池应用,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

上传于 2021-01-18 21:11:42 类目:新能源 来源:卓众商用车 阅读量:13162

2021年1月15-17日,第七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1)在线上成功举办。3天会期内接连举办2场高层论坛和7场专题论坛,40家媒体组成大会直播矩阵,吸引超过1500万人次线上参会。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出席了16日下午召开的高层论坛,并发表了题为《创新驱动、科学谋划,全面开创“十四五”新能源汽车发展新格局》的主题演讲。

1.png

万钢的发言围绕着双轮驱动、跨界融合、前瞻部署、绿色发展新理念等四个方面,对当前新能源发展状况和未来走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在发言中特别提到,在商用车领域推动氢能燃料电池应用,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万钢首先梳理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轨迹。他说,新能源汽车从本世纪初国家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起步到2020年,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路程。他很自豪地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已经超额完成任务!特别重要的是,国务院在疫情防控的阶段当中统筹防控和复工复产,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基础建设等一系列新的规划。

根据有关统计,2020年1-11月,全球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43万辆,同比增长34.15%。万钢表示,从去年的政策取向来看,虽然处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状态下,主要国家还是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比如欧洲制定了“绿色复苏计划”,法、德、英、意大利等都大幅度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额度和补贴范围;同时提出了更严格的碳排放法规,倒逼企业在转型升级,因此出现新能源产品加快上市、产能大幅提升。


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和政策双驱动的创新阶段

万钢结合国内外新能源产业最新的发展动向,在发言中谈到的第一个观点,是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和政策双驱动的创新阶段。

从市场角度上看,去年6月份以后形成了一个持续向上的增长趋势,新能源汽车商品市场越来越多元化。另外,资本市场的关注,使新能源汽车企业产值快速增长,也推动了其他领域的跨界投入。

从政策驱动角度上看,财政补贴税收政策得到了落实,现在大家更多关心的是“双积分”、碳交易和长期税收的政策支持。


跨界融合是发展的新趋势

万钢在发言中谈的第二方面内容,就是跨界融合是发展的新趋势。此前在产业规划中特别提出了要构建新的产业生态,特别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和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清洁能源体系、信息通信产业的融合发展;建立面向未来出行的新能源汽车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融合创新平台。为此,万钢提出有三方面值得行业认真研究:

一是“车、路、网、云”新能源汽车和信息通信产业的融合发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影响下,智能网联是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实现融合的抓手,来构建数字化通信信号感知系统,打通客流、物流、信息流,实现信息与城市、交通充电设施的互联互通。而融合发展将为5G、智能化道路、智慧城市数据、大数据管理、数据安全等很多产业提供产业融合的平台,形成新型的产业生态体系。

二是汽车和能源双向融合也成为大趋势,要加强新能源汽车和电网的V2G双向互动(电动汽车给电网送电的技术)。新能源既是一个电力的消费体,同时又可能成为电力的储存体。实现新能源汽车和电网的能量高效互动,降低新能源汽车的用电成本,提高电网的调峰效率、安全响应能力。而促进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资源的高效协同,有一点特别值得重视,就是开展“光储充放”,也就是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充放电多功能一体化。利用光伏和波谷电的储能,电池二次利用可缓解高压直流充电对电网的冲击。

三是汽车和交通的跨界融合。共享出行的目标就是提升汽车和道路交通运行的质量和通勤的效率,让有限的交通资源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流和物流的需求。因此我们首先要加快新能源汽车与智能交通管控系统的连接,优化公共服务里面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环境,形成一体化智慧出行的服务体系。同时,随着物流体系的快速发展,构建绿色、智能的物流运输体系,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创新智慧物流的形式,也能够打造安全高效的物流运输的服务新业态。


抓住创新能力,进行前瞻部署

万钢在发言中谈的第三点内容,就是抓住创新能力,进行前瞻部署。

他说,从目前技术发展趋势看,动力电池的单体能量密度已经达到或者超过300wh/kg,而且成本在下降。大家关心的动力电池低温适应技术也得到了新突破,特别是扁平化和超长结构叠片工艺、刀片电池、动力电池与车辆电动化底盘一体化设计的创新,比如CTP电池系统等等,都是通过工业制造、设计的提升,大幅度提升了系统能量的密度。

万钢指出,近期我们还需要解决单体电池正极从低钴向无钴的方向、负极向加硅的方向发展,同时各种功能性的电解液和功能性的隔膜的开发,以及正负极干法制备工艺能够大幅度提高电池的质量。在电池系统上,要用智能化的技术来优化热管理系统,主要解决冬季预热加温、低温问题,以及充电中和满充后降温散热的安全性风险。

万钢表示,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一方面要持续推进热失控和热扩散的防控大数据安全预警技术等,系统提高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同时面向未来,要加强正负极材料、固态电解液,特别是在固态电池当中,解决正负极以及电解液之间的界面问题、电导力问题,这样才能系统推进固态电池行稳致远的原始创新。

谈到电子控制,万钢认为,智能控制亟需要重构新的电子电气架构。他指出,因为传统的汽车电子系统是在过去近30年逐步开发当中形成的,目前已经难以满足未来智能网联和电力驱动以及共享出行的需求。实现新能源汽车的智能控制,需要系统规划、构建新一代的电子电气架构,形成集中式的整体构架,满足智能网联的高算力、大数据量,以及软件更新的需求。

 

在商用车领域推动氢能燃料电池应用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有着重要意义

万钢在发言中谈到的第四点内容,是对碳达峰、碳中和如何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的看法。

2020年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使二氧化碳的排放力争于2030年之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公报当中明确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作为今年的重点任务之一,要求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的行动方案,同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

万钢从能源的角度谈到,要实现碳中和、碳达峰,可能需要更多地发展可再生、水电、风电、光伏以及生物质的应用。作为新能源的载体,电力和氢气具有来源多样化、驱动高效率、运行零排放和互相可转化的特征;燃料电池汽车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交通、建筑、工业和更高效的储能领域。他特别提到,氢能和电力是互相可以转化的,也就是说波谷储电、波峰供电,燃料电池蓄能发电系统和抽水蓄能发电当中可以互补。

万钢对去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中提出把氢能要纳入国家能源战略体系,表示非常高兴,他认为明确了氢能在能源体系中间的定位。据他介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制定国家氢能产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规划。

万钢在发言中特别提到了在商用车领域推动氢能燃料电池应用的重要性,他认为这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相关统计,我国近年来在各地出现了很多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目前累计运行车辆已经超过5000辆,累计运行里程超过1亿公里,已建和在建的加氢站超过140座。万钢指出,中重型商用车在我国汽车保有量中占比不大,也就是5%左右;但是颗粒排放物占比达到68%,氮氧化合物占比甚至超过90%,二氧化碳排放要占50%左右。

因此,万钢强调,在商用车领域推动氢能燃料电池应用,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而且燃料电池也适应于长途交通和重载交通。财政部等四部门已经推出了新一轮的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在原来以各城市为基础的示范上,进一步强化区域联合的示范,带动建设跨城市区域的氢能生产、储运、加注体系,开展跨城市间长距离的燃料电池的应用环境,形成一个特色鲜明而各有侧重、协同突破的应用示范体系。

万钢表示,很希望在这个应用示范当中,能够为燃料电池汽车未来跨城市应用探索出一整套经验来。他以十年前推动的“十城千辆”电动汽车示范运行为例,指出当年重点解决城市交通,现在要解决跨城市交通问题,同时实现氢能的多元化应用。

来源:卓众商用车(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 收藏 目前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