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专家观点|李万里:汽车业高质量发展需再定位

专家观点|李万里:汽车业高质量发展需再定位

上传于 2019-06-12 11:27:31 类目:零部件 作者:李万里 编辑:商用汽车网 阅读量:2673

中国汽车产业已进入新时代,将面临大开放的国际格局、大调整的国家产业结构和大转型的市场形态。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汽车产业需要再定位,汽车产业政策和企业更要调整后再定位。


国家指明汽车产业融入全球发展再定位方向
近两年,国家进一步明确我国汽车产业融入全球发展的方向。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明确汽车行业已经具备开放基础,要尽快放宽汽车行业外资限制,相当幅度降低汽车进口关税。紧接着,国家发改委确定了汽车行业分类型实行过渡期开放时间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也进一步下调。
2018年11月,习近平在民企座谈会上讲到,要推进产业政策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推动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中,要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
今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外商投资法》,规定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同时,国家运用财税、货币、区域政策等进行协调,共同助力高质量发展,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制度性成本的力度强劲。
如今,产业发展格局已经出现新变化,例如华晨宝马调整了合资股比,特斯拉独资在上海建厂,未来还将出现新动向。


产业政策在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中再定位
普惠化产业政策是要从关照特定产业、企业和产品,转到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功能性产业政策是要从选产业、定项目等弥补短缺的粗放发展模式,转到强化创新驱动、加强基础研究、构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形成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
制度型开放,即从商品开放到制度开放。主要是指从以往“边境开放”向“境内开放”拓展、向“境外延伸”深化,形成与国际高标准经济规则相接轨的基本制度框架和行政管理体系。
此前,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先后发布实施了《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和《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两份重要文件。这是继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2004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之后的又一组重要的产业政策。这两份文件具有鲜明的普惠化、功能性产业政策的特征,笔者认为,特色至少有七个。
一是项目管理从核准制改为备案制。过去几十年我国汽车行业投资一直实行严格的项目核准制度,如今从核准的项目管理方式改为备案制、由中央转到地方、从事前监管为主变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是我国产业政策的巨大变化,大大降低了制度性的管理成本。
二是新政策兼具负面清单功能。两份文件既说“不”,也说“可”,明确什么项目不能做、满足什么条件才可以做,兼具负面清单的功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三是鼓励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对投资者有严格的限制条件,要求不能轻易撤股;明确投资者需建立独立的产品研发机构,拥有对关键零部件的掌控能力并拥有核心技术发明专利和知识产权,拥有较强的产品售后服务保障能力,以利于聚焦企业建设的长期布局。
四是鼓励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借鉴国际管理模式,例如鼓励集团化管理、倡导产品族系管理、允许底盘与上装分工合作,以及代工模式等路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行效率。
五是有利于地方政府和企业角色的转变。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的监管职责和企业的主体责任,双方从“合谋”关系转为“猫鼠”关系,期望能有效遏制地方盲目投资,防止产能过剩。
六是政策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的一次积极探索。从关照特定产业、企业和产品,转到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以往项目建设和生产准入资质的“价值”大大贬值。
七是坚持内外一致原则,营造公平市场环境。上述两项政策是贯彻《外商投资法》重要的实践案例,是对“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权威注释。


企业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再定位
新旧动能转换成为企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核心任务。笔者认为应该从产品供应链、资金融通链、产业生态链、产出价值链和营商环境链五个方面重新定位、下足功夫。
其一,产品链再定位。产品链创新驱动有三个选择:从0到1的原创过程;从1到100的转变孵化过程;从100到100万的大规模生产过程。我认为汽车产业“0~1”阶段主要靠基础、前沿学科支撑带动,“1~100”阶段主要靠各产业之间集成并进,“100~100万”阶段主要靠大规模投资投产。产品链转型升级换代成功应体现在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共享化及制造+服务这五方面。
其二,资金链再定位。有产品、有市场,就会有资本聚集。例如特斯拉成功融资6次,再如吉利国内外融资投资十分活跃,大部分不是自有资金。多渠道融资将成为资金链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三,生态链再定位。当今全球汽车生产过程中,零部件、原材料等中间品贸易占国际贸易总量的70%以上,服务贸易占国际贸易总量比例在快速提升。产业生态链的布局不可能局限于某个小区域,甚至不一定在一个国家之内,一定是着眼全球。只要把控住产品的定义权和全球标准的制定权,就会吸引资金并拥有大量专利技术。从长远而言,应做到无论生产什么、在哪儿生产、由谁运作、靠谁配套、卖到何处,都具有全盘掌控和整合产业生态链的能力。
其四,价值链再定位。全球型企业建设产业集群应具有国际水准的产出效益,产业集聚区建成之初每平方公里的产值应不小于100亿元,正常运行之后应超过200亿元规模。
其五,营商环境链再定位。从全球化趋势看,现有关税、壁垒和补贴的营商环境正在逐步向自贸区的低关税、低壁垒、低补贴水平靠近。因此,产业要为适应未来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的国际营商环境做好充分准备。
新时代汽车产业将在全面开放的环境中,以竞合博弈的方式持续发展,企业也需要以高质量发展的再定位迎接挑战,开拓进取、不断超越,从而实现建设汽车强国的宏伟夙愿。
(作者系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学术委员会专家、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原副巡视员)

+ 收藏 目前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