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韩昭:融合创新,共赢智慧车联新生态

韩昭:融合创新,共赢智慧车联新生态

上传于 2022-06-29 15:14:19 类目:综合 来源: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 阅读量:4648

6月27日-29日,2022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暨首届中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大会在湖北武汉经开区举办,本届大会主题为“融合创新、绿色发展——打造中国汽车产业新生态”。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联合指导,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武汉市智能汽车产业促进会和汽车纵横全媒体协办,东风汽车、黑芝麻智能和地平线为合作伙伴。岚图Free、岚图梦想家和东风风神皓极作为本次大会的官方服务用车,为大会嘉宾提供出行服务。其中,在6月28日下午举办的“多元共创—打造智能网联新生态”主题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技术部主任、智慧车联产业生态联盟副秘书长韩昭发表主题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image.png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我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韩昭,很高兴和大家在一起共议产品发展和合作。今天论坛上半场讲的是软件的生态和数据生态,这些都是智能网联生态的基础。下面我代表ICCE联盟跟大家分享联盟在智慧终端和车机跨界融合方面工作。 

联盟的主要方向是智能终端和座舱领域的相互融合,包括数字车钥匙以及手机与车机的互联。首先从座舱体验来看,正如上午领导和专家讲的,自动驾驶是整个智能网联制高点上的皇冠,而座舱智能化是智能网联的关键领域。目前国内座舱产品的发展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国内用户对于座舱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已经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预计到2025年将会超过75.9%。 

座舱体验的重要方向本质上是围绕用户的需求出发,从单点向场景化发展。汽车作为一个全新的“智能终端”,从上车-启动-行驶-驻车-离车的整体出行全过程看,会有更多的与个人终端互联协同的需求,从而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体验,如寻车、开锁、导航、音乐、通话、提醒等主要场景,让用户能够在座舱内感受到如“第三生活空间”的场景化体验。所以,打造丰富的跨设备、跨场景的智慧互联体验,将成为未来智能座舱竞争力构建的重点方向。 

以车机与手机为主的智慧互联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基于统一标准,形成的交互联动、生态互助,能够将用户车内外体验无缝连接,体验能力得到互补和加强,为产业各方带来了更多的价值。当前,数字车钥匙市场已经迈过了市场的孵化器,预计未来有30%的车型选配数字车钥匙,总量预计超过800万台。在手机和车的互联上,我们统计了业界主流的车机,预计覆盖车型超过1000家。我们相信,通过持续的、开放的跨界合作,将融合创新向纵深发展,车钥匙手机、汽车互联产业将大有可为。

在数字车钥匙技术趋势上,无感蓝牙和无感UWB双路线将持续共存。首先,随着蓝牙数字车钥的规模商用,蓝牙无感车钥匙体验将持续改善,再加上蓝牙设备丰富,成本低等生态优势,蓝牙车钥匙规模仍会持续增长。中短期内蓝牙车钥匙仍然会是国内主流选项。其次,UWB数字车钥匙已经有厂商开始技术验证,但当前UWB在数字钥匙领域仍有很大不确定性,首先是价格高,芯片之间的互通性差,和手机厂商相关的设备之间合作模式不清晰,IEEE的标准上也会影响不确定性。

从数字车钥匙产业趋势上看,体验上简单好用,架构上简洁高效,会逐渐被产业认可和采用。正如代驾、代泊车、代维修,数字车钥匙体现了更加便捷的分享场景;无感数字车钥匙体验对比主控车钥匙,又解放了双手,体验进一步得到提升;我们判断,可穿戴设备将是下一个产业应用的主要场景;可穿戴具备快速便捷、随时的智能提醒查看、实时可以拿出进行车控、与生俱来的科技感、同时其不用放在兜里,避免了额外的遮挡,体验会更好;据我们了解到,现在已经有主流的TOP车厂开发并商用了可穿戴数字车钥匙,联盟会在今年制定相应的规范,联合产业各方力量,优化和规范数字车钥匙当前的体验问题;

再看手机和车互联趋势,原来的1.0版本大家想的是生态替代,手机和车在屏幕上的争夺,现在随着互联方案持续融合,新合作关系判定是生态互补的关系,在车机的列表里加入手机程序,双方实现互融互通互补,包括软硬件,手机和车机互联方案会更融合,社会之间会形成协同和互助。 

手机和车机互联需要统一的互联标准,更好地迈向场景化的体验。互联标准不光是解决手机和车机的互联,还可以复用到车机和车载的IOT设备,比如车载行车记录仪等等。ICCE和国内最大的物联网联盟和GIIC合作,降低车厂和供应商的适配成本,对于消费者而言不再困扰这种互联互通的关系,进一步向第三的极致生活体验迈进。 

智能车载联盟经过两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车载领域最大的联盟。从联合制定标准到推动产业落地,联盟与产业各方取得了丰硕成果,联盟将一直致力于持续推动产业共识和跨界合作,加速多方的融合创新。当前联盟已经构建了车钥匙、手机-车互联2大技术标准体系,6大标准并发布,分别是车钥匙:总体要求、蓝牙分册和NFC分册;手机-车互联:系统架构、发现连接、应用服务协议;已基本满足当前产业各方的需求,并得到50余家产业伙伴的支持,初步形成了落地规模。联盟作为一个开放的产业平台,已经汇聚了从联盟机构、整车、Tier1、芯片、方案商、检测机构等全产业生态伙伴,产业共识逐渐形成,结合开放的统一标准,为各方解决互联互通等产业问题,实现多方共建共赢。

联盟理事长单位是中国汽车协会担任,我们联合六家机构合作。接下来我介绍联盟开展的工作,首先是车钥匙工作,随着工作组的努力,ICCE数字车钥匙的基本功能标准已经定型,国内多个企业也都进行了相应产品或解决方案的设计研发。工作组今年将继续按照之前的规划,发布用于指导NFC射频体验设计的NFC分册,以及产业重点关注的UWB分册。特别需要强调,联盟上半年已经与NFC论坛建立了组织联络关系,在联盟内部关于NFC的调研问卷结果、需求等也会定期给论坛同步,带领国内产业界构建国际交流渠道。 

随着ICCE方案的成熟,工作组下半年将组织可穿戴技术白皮书的制定工作,帮助企业将手机端方案快速移植到可穿戴设备。另外一点就是检测测评,工作组组长中国信通院正计划牵头组织进行ICCE标准检测能力的构建,计划包括标准的一致性测试、性能测试规范,希望能够为行业提供测试参考,同时减少厂商间对接调试和验收成本。 

手机-汽车互联工作组致力于开放互联协议,推进物理连接、硬件资源调用、应用服务协同这三个阶段的标准化。互联标准框架包括系统架构、发现连接、应用服务协议,通过交互程序实现去黑盒化。截止到当前,ICCE已经发布了三篇规范,一篇征求意见预计在Q4会发布开发资源管理协议,通过相关的协议标准,打造业界首个性能体验方法,在年底发布互联体验报告,为伙伴提供相关参考。 

简单介绍一下测试评价体系,现在业界无论在车钥匙还是座舱方面,座舱和手机互联都没有相应的评价体系车厂和方案上不完备,联盟联合了十多家企业共同开展调研,已经在制定相对完善的标准,支持大家在测试和体验环节进行参考,主要是分触发的连接,投屏的使用,也是同延时、音视频效果和稳定性方面做参考指标的制定。当前我们在开展多方意见征集,希望后续有更多伙伴加入到工作组,通过建立统一完善的评价体系,推动产业进一步的发展。 

联盟愿景是促进广泛开展与国内外厂商的交流合作,致力于建设全球化的合作平台,实现共赢。为此,联盟与产业界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交流。上半年与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展开交流,并邀请一所参加数字工作组会议,共同探讨网证CTID来的权威身份认证能力在数字钥匙商业场景的应用空间;去年邀请电子四院成立RID管理组,帮助解决ICCE应用AID码资源问题,让大家免费放心使用。如刚才介绍,联盟也会持续对热点应用,如可穿戴等进行探索,希望与各位成员携手做大产业空间。 

与此同时,联盟也在积极与成员沟通交流,携手芯片厂更好的实现ICCE方案的能力支持、通过检测实验室构建测试能力、帮助Tier1牵线搭桥技术答疑,更快速便捷进行ICCE方案的设计开发,特别是我们看到有一些Tier1已经在向车厂提供跨终端平台的解决方案能力,我们也是呼吁业界携手,更好的推动解决手机支持问题。 

从今年来看,国家对于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我们做标准制定的时候,也在充分地考虑相关的安全风险,在网络安全方面现在已经有了针对蓝牙车钥匙的部分,我们会要求企业做测试讨论,呼吁大家加强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积极探索相应测试;另一个是数据安全,主要是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合规内容,联盟和中汽协数据安全分会高度协同,积极支撑数据安全的相关监管工作,我们也在探索,整个国内监管体系下的标准增加时间路径,国内政策需求跟进少,比如说品牌政策监管;另外,联盟和深圳海关连接通道,帮助厂商连接出海的痛点,联盟希望继续发挥产业协同的优势,携手成员共同识别风险,积极探讨应对方案,发挥好产业的领军作用。 

ICCE的活动以及标准成果受到了国内外产业界的关注,目前ICCE已经与NFC Forum展开交流并计划正式建立官方联络,并代表中国产业需求在国际化平台展开交流。在知识产权方面,联盟采用了国际组织通用的FRAND原则,重视并尊重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各项合法权益,同时也鼓励建立开放、透明、可预测的知识产权环境,促进相关技术的标准化及产业化运用。联盟近期将会组织产业链各界进行专利政策的讨论,消除大家对专利方面的疑虑,以开放、公平、共赢,迎接每一个产业伙伴。 

自联盟成立以来,得到了产品链各方的大力支持,成员已超100家。联盟始终贯彻打造公平开放的产业交流平台,加强产业各方合作和减少碎片化,引领产业发展创新。让我们共同努力,汇聚产业力量、共建互联生态,为汽车和智慧终端跨界合作提供新的动力。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 收藏 目前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