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燃气车在性能和可靠性等方面的不断提升,再加上燃气价格的优势,燃气重型卡车市场异常火爆,许多用户选择放弃传统的燃油车型,转而选择燃气车型。2024年3月24日,中国重汽豪沃MAX燃气车品鉴会在山西吕梁举行,以“雷霆动力,节气王者”为主题,为用户带来新的体验。
活动现场,记者采访到一位中国重汽的“新朋友”——来自山西的杨永吉。提到山西,人们总会联想到杏花村的酒,清徐的醋,还有运往全国的煤。明朝于谦有诗云:“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作为山西重要的资源,煤炭的运输一直是三晋大地连绵不绝的公路上最为繁重的业务之一。杨永吉就是这项伟业的万千推动者之一。为什么说他是中国重汽的“新朋友”?他又是如何成为重汽 “新朋友”的?
二十年驾龄,终遇舒适座驾
2003年,年方19岁的杨永吉开始从事煤炭运输,在车队中打工。那时的运输业利润丰厚,加之年轻力强,吃苦耐劳,杨永吉仅用了4年就买了自己的车,成为了自己的老板。“干这行就是要吃苦,”杨永吉表示,“当年的车不比现在,驾驶起来又颠又累。”二十年间,杨永吉一直坚持在煤炭短途运输的路上,往返于吕梁、文水、长治等地。省道国道的颠簸路况不比高速,连绵的煤山让车辆常处于上下坡工况。随着国家排放标准的提升,以及杨永吉自身对车辆的需求,他更换过多个品牌的多种车型。如今他手中有三辆车,而最新购入的一辆便是中国重汽豪沃MAX 480马力燃气车。
“这辆车我本人也会开,首先来说舒适性是很好的。”常年在路上奔波,驾驶室就是卡友的“第二个家”,豪沃MAX的驾驶室,就是杨永吉心中“最舒适”的“第二个家”。秉持着“客户满意是我们的宗旨”这一理念,豪沃MAX对驾乘舒适性的注重做到了极致:驾驶室采用平地板设计,让驾驶体验不载逼仄;煤炭运输工作环境恶劣,烟尘飞扬,豪沃MAX驾驶室密封性能经过严格测试,确保内部空气清洁,保护驾驶员健康;悬挂方面,豪沃MAX采用少片弹簧减震器,兼顾减震性能、轻量化和可靠性; 12.3英寸中控屏、超宽卧铺设计尽显高端;而顶部、侧边、驾驶台等多处储物空间也为驾驶员提供了方便。可以说,豪沃MAX对驾驶员的舒适、健康的关注是细致入微的。
9个月10万公里,豪沃MAX致富利器
据杨永吉透露,他的这辆豪沃MAX购入9个月以来,车程已经接近10万公里,马上要进行第一次大保养。“车队现在跑一趟车挣下来的钱,给司机分完工资,剩的也就没多少了,如果用油车,恐怕要贴钱跑活。”这是如今油价高居不下,气价持续走低的真实现状。“燃气车售价确实比油车要高,但是我算了一笔账,这部分差价在两年内绝对可以填平。”豪沃MAX燃气车在山区复杂的路况下表现优异,杨永吉使用下来,也认为豪沃比同级别产品更加“省气”。
定位于高端市场,重汽豪沃MAX燃气车的特点是节能、高效、可靠。该车搭载WP13NG、WP15NG发动机,发动机热效率可达54.16%,领军行业,动力输出涵盖480~560马力。杨永吉也表示:“我这辆车动力强劲够用,提速快,满载情况下气耗也不高。” 凭借全新一代S-AMT16变速器及曼技术车桥构建的“无极S专属动力链”、低风阻外观和科学减重设计,豪沃MAX燃气车不仅动力强劲,还实现了更低的气体消耗率。
相逢不晚,豪沃MAX值得信赖
经过9个月的亲身验证后,杨永吉已经开始在心里打磨新的购车计划,“未来肯定还要买车、换车,还是会选中国重汽的燃气车。”在他看来,豪沃MAX燃气车是过去几个月为车队立下汗马功劳的能臣利器,而未来几年持续获取价值,还要继续倚靠中国重汽燃气车。
在杨永吉看来,买车用车要根据载质特点和工况,合理选车,善于用车。作为煤炭运输从业者,购入新车时,杨永吉最看重车的自质量和气耗,他认为这两个参数对车辆运营收益的影响最大。其次,他还看重车辆的舒适性。“现在新款的车都很好,舒适性肯定好。”只有让司机开车舒服,才更能保证车辆的高出勤率。而豪沃MAX以极高的品质,完美贴合了杨永吉的用车需求。
在山西激烈竞争的市场上,豪沃MAX燃气车之所以备受用户认可,与其高效、舒适、可靠的特点分不开,这是中国重汽豪沃MAX在山西燃气车市场开辟天地的根本原因,也是豪沃MAX燃气车销量长虹的重要保障。
在燃气车市场持续火爆的当下,中国重汽豪沃MAX燃气车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可靠性,赢得了广泛的用户青睐。从山西的煤炭之乡走出来的杨永吉,不仅是煤炭运输事业的坚守者,更是中国重汽的“新朋友”。二十年的驾龄,见证了他对车辆的不懈追求和对舒适驾乘的不断追求。豪沃MAX的加入,为他带来了全新的驾乘体验,让他在繁忙的路途上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舒适与便利。杨永吉的故事,是中国重汽与用户真诚合作的缩影,也是豪沃MAX在山西市场崭露头角的生动注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豪沃MAX必将继续为用户提供可靠的伙伴,为行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相信在未来的征程中,豪沃MAX将继续成为用户值得信赖的选择。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商用汽车事业部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