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众商用车商用汽车杂志社主办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不做同质化竞争,只做“无人区”产品——访雷宇科技创始人张锐

在新能源商用车赛道日益拥挤的今天,一家成立仅两年的初创公司如何突围?雷宇科技的答案是:不做车厂的“代工厂”,也不卷入价格战,而是以“汽车机器人”为切口,深耕高危、高强度、人力短缺的作业场景,打造量产级植树机器人,并布局可复用的线控底盘平台。在由车百会联合淮南市人民政府在安徽淮南举办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期间,雷宇科技创始人张锐接受媒体采访时,系统阐述了这家年轻企业的战略逻辑与技术路径。

ueditor_1763789817_43896.jpg

什么是“汽车机器人”?移动底盘+作业手臂的融合体

“很多人问我们,汽车机器人到底更像车还是更像机器人?”张锐笑着回应,“其实它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车,也不是固定工位的机械臂,而是两者的深度融合。”

在他看来,汽车解决了“脚”的问题——移动能力;机器人则提供“手”的功能——精准作业。当两者结合,便诞生了一种新型移动作业平台:能在农田自动栽种、在矿区自主转运、在市政道路完成绿化维护……而雷宇科技的首款拳头产品——植树机器人,正是这一理念的落地体现。

该机器人已在国内大规模应用,覆盖从苗木转运、自动栽种到后期养护的全流程。“核心目标就一个:替代人力。”张锐强调,在劳动力成本高企、作业环境危险或重复性极强的场景中,机器人的价值最为凸显。

张锐将雷宇科技的发展理念总结为四个关键词:产业化:自建工厂,实现从整车设计、样车开发、测试到量产的全链条闭环。预计2026年完成产能建设,形成完整交付能力;场景化:拒绝“万能车型”,专注细分作业需求。例如针对200万亩农业电动化作业订单,定制高通过性、长续航、耐候性强的专用机型;全球化:从创立第一天起就瞄准海外市场。目前海外营收占比高达70%,“不是我们海外做得多好,而是国内太卷,差异化难做”;平台化:不止卖车,更提供“车+数据+服务+软件”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客户要的是降本增效,不是一台冰冷的设备。

自研线控底盘:不做“轮子”,但要做“骨架”

面对“是否与主机厂合作”的提问,张锐坦言:现阶段必须亲力亲为。“市场上找不到现成的、适配特种作业的成熟底盘。”

雷宇正自主研发系列化线控底盘——集成驱动、制动、转向及智能控制系统的模块化平台。未来,该底盘不仅用于自家车型,还将作为独立解决方案开放给行业伙伴。“基于这个平台,整车开发周期可缩短50%以上。”

但他也强调,并非要“大包大揽”:“小批量我们自己产,大批量会与车厂合作代工。我们不做轮胎、不做玻璃,但底盘这个‘躯干’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尽管产品面向重型作业场景,雷宇科技的核心团队却异常精干——仅约50人,涵盖产品、技术、运营及海外业务。“我们走的是‘特种兵’模式:精英小团队,扁平化管理,快速迭代。”

张锐认为,这正是初创公司的优势:“大厂有流程,我们有速度;他们堆资源,我们挖场景。”在他看来,中国拥有全球最丰富的工程师红利,而雷宇正吸引那些渴望“做点不一样东西”的技术人才加入。

看好“汽车机器人”新赛道:电动化只是上半场

“过去五年,中国完成了汽车电动化的普及;接下来十年,智能化才是主战场。”张锐判断,无人物流车、环卫机器人、消防特种车等都属于“汽车机器人”范畴,而这一赛道才刚刚起步。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这个新行业的龙头。”他说,“不靠规模取胜,而靠定义新品类、开拓新场景的能力立足。”

正如他反复强调的那句话:“如果做别人已经做过的事,我们根本没有存在的价值。”

获取文中车型询底价

发表评论

跟帖 0 参与 0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商用汽车事业部立场。

李逍遥

小编

4167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一键咨询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