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李建秋教授:燃料电池汽车在商用车领域替代速度会加快

李建秋教授:燃料电池汽车在商用车领域替代速度会加快

上传于 2019-01-13 18:46:32 类目:新能源 编辑:商用汽车网 来源:商用汽车 阅读量:1966

2019年1月13日上午,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19)论坛上,举办了主题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的路径与保障”峰会。清华大学氢能燃料电池团队负责人李建秋教授发表了主旨演讲。发言内容摘要如下。

李建秋:尊敬的衣宝廉院士,尊敬的欧阳老师,今天我就先汇报一下我们在氢能燃料电池方面研究的进展情况,。

我们都知道燃料电池系统我们俗称为发动机,包括了单体、电堆、系统,系统里面包括了氢气系统、空气系统、冷却系统、功率输出控制系统等等。

我们这个团队在欧阳老师的指导下,前面已经做了十多年了,从2015年开始逐步在各种车型上推广应用。目前我们取得了几个主要的进展在这里给大家汇报一下:

第一,我们把流场的设计跟我们的流道里面气体浓度的测量结合起来。因为你要提高电堆的功率密度,就必须要能够知道它的浓度分布是不是合理。所以在这些关键的技术上,我们在国际上首创了沿着通道,就是流道方向的哪个点在什么样的工况下、气体浓度的组分是什么样的。我认为这个是我们真正取得很大突破的地方,就像传统内燃机一样,你有缸内的压力传感气,你能看到燃烧的压力是怎么样升高的,反过来你就可以改你的燃烧室。

第二,我们提出了双循环系统。我们现在知道一般阳极再循环大家用的比较多,我们现在把阴极再循环也用上,双循环,就是阳极和阴极同时再循环,通过阴级再循环,防止电压过电位,对低速的快速启动、湿度的控制都有很好的效果。在这方面,我认为我们也是国际上首创量产的发动机用双循环系统。   

第三,下大力气进行整个发动机的系统集成,各个部分怎么设计、怎么模块化,同时在发动机控制上面我们提出了含水量闭环自适应的控制。我们都知道,如果你的车要能够适应春夏秋冬不同的湿度、不同的温度,而且又有不同的功率变化,水是它生成的产物,含水量的控制是非常关键的。一般如果你不闭环,要么就是磨缸、要么就是水淹,实际上是失稳的,我们在怎么样实现水的闭环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像丰田做到整个电堆的含水量闭环,我们现在可以做到,除了整个堆,每片的含水量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堆比如说300片,你这里面每片的含水量是什么样的我们都能知道、都能看得清楚。通过这个技术能够提高对电堆工作状态的诊断。

第四,动力系统方面,我们实现了电电混合动力,通过这个实现它的长寿命。

第五,在整车的氢安全方面,我们已经做了十多年,安全是始终要保证的,所以我们在设计安全保证系统也做了很多的工作。

第六,针对耐久性,我们也做了很多方面的研究工作。耐久性特别像我们的木桶效应,40几项措施里面,如果有一项你处理得不好,这个堆的耐久性可能就不行,所以必须所有的综合措施都得加上来,包括在材料领域、在系统领域、在发动机控制领域,在整个动力系统的领域应该怎么样。再把它通过我们动力系统的循环,还原到我们测试台架上的测试标准。最后通过观察燃料电池的动态工况,测量这样的动态工况下到底能承受多长的寿命。我们现在基本上做到了1万小时的耐久性,后面基于材料方面的改进,比如膜电极的材料要能够超过3万小时,应对将来到2025年膜电极材料要达到4万小时,基本上可以做到跟整车同寿命。

基于整套的,从电堆到发动机、到动力系统,再应用到整车上,目前已经开始产业化,并且有不同的企业已经开始进行相关的测试和验证。这个是福田的车在张家口崇礼测试低温适应性的情况,证明我们整个燃料电池车可以在零下25度的环境下运行,发动机本身在实验室里已经可以做到零下30度启动。但是在实际车辆应用时,还是会用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相互配合的关系帮助它快速启动。

燃料电池汽车如果加了整车的综合热管理系统,冬天可以做到跟夏天一样长的续驶里程。纯电动是做不到这一点的,纯电动一定要消耗存储电池里的热量来加热,不管是PTC的加热还是好的制热空调,都是要消耗电量的,消耗动力电池的电量就意味着你的车冬天的续驶里程会变短。但是燃料电池不会,燃料电池夏天的时候需要消耗电量来给空调供电,而在冬天的时候只需要用废热给乘客舱保温和采暖。所以从理论上讲,冬天的里程应该比夏天还长。我们在张家口正在跟车企测试,看看张家口夏天不用开空调的话,冬天和夏天的里程是一样长的。

高原环境我们也进行了测试。车辆从北京开到张家口,将来可能还会开到比如说唐古拉山等等更高原的,看看我们燃料电池发动机,现在我们国内也是很少做的,燃料电池发动机里面也有空压机,空压机在高海拔的环境下是不是也有环境适应性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客车和物流车现在基本上已经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就是说性能完善,比如功率大一点、电池多一点、热管理做得完善一点。我们慢慢的要再往前走一步,就是利用物流车和商用车,把我们整个燃料电池发动机产业链完善了之后,发动机的成本就会下降。发动机的功率密度上去了、成本下来了之后,下一个我们就会杀个回马枪,就是进入轿车领域。

在北方地区,燃料电池轿车我们认为仍然有它强大的生命力。现在我们跟北汽已经做了两轮,已经可以跑了,这样轿车我们肯定是要干的。同时,我们也在跟青岛四方做有轨电车,用的就是我们客车的电电混合动力系统,现在第一辆车正在示范运行。所以我认为,有轨电车将来也是重要的应用场景。传统的有轨电车需要带个“辫子”,要有供电轨道,要么上面有供电电缆,要么有第三轨。它的供电这套基础设施,包括电网、电站、供电轨一公里要3千多万,我现在把燃料电池在线发电,就是一辆车增加几百万,把燃料电池系统装到车上去,不要这个供电轨了,这两个轨道是不带电的,这个建设成本大大降低。而且有轨电车,只需要在始发站建一个加氢站就行了,所以这个我们认为下面还有发展的空间。

再汇报一下我们正在干的工作,这个是北京市科委给我们的项目,我们现在也在国内寻求合作伙伴,主要是针对重卡的领域。因为燃料电池发动机是可以做到功率偏大的,我有一个经济性的分析,在重卡领域,纯电动相比来讲,没有燃料电池这么有优势。我们前面也做了市场的调研。一般6×4的半挂拖车跑省际物流1千公里的,现在是柴油机改成LNG,就是下面两个气罐的这种;还有一种针对城市里的城建车辆,比如渣土、水泥搅拌,8×4的这种,35吨级的,城市建设,像北京公转铁,铁路把基础建设运到车上,渣土城建车辆就把它运到工地,这种车辆现在纯电动电池占的比重比较高。我们基本上,第一个车型就是针对8×4的,这个项目我们现在正在做,我们会研发发动机、动力系统。现在福田是我们的一个合作伙伴,下面也有其他的合作伙伴感兴趣。

我们基于原有的纯电平台、LNG的平台来做这个工作,将采用液氢的系统,不再采用气氢了。我们的一个初步方案,是燃料电池的功率大概会做到160—200千瓦,就是保证在长途公路时速八九十公里可以持续开,加一次氢气1千公里,并且我们会采用先进的电动轮技术,就是电机是直接在轮毂里面的,就是先进的分布式电驱动技术、大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先进的液氢储氢技术,包括它的综合能量管理。

那下一步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会怎么样?

刚才衣院士也介绍了相关的情况:第一,要保证它的效率。比如我们现在额定电压一般是0.6V左右,0.65V,将来慢慢通过材料水平技术进步慢慢会提高的,我们知道反应电压越高效率就越高。第二,成本。我们认为2025年左右大概是3千—5千元,2030年会降到1千元,1千元是什么概念呢?像12米公交,一般用50—60千瓦的发动机,1千/千瓦大概5—6元,这个钱的成本已经低于我们国6柴油机的成本了,所以将来燃料电池还会有显著的成本下降。

我相信,因为大企业大量的加入,将来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进步还会呈加速的趋势,到2025年我们大概可以做到3—4千瓦/升,零下40度,系统的成本会降到2千—3千元,到2030年会降到1千元。所以,尤其是我们北方地区,还是要坚持走燃料电池的路线,从大车开始。如果到2025年我们做到2千元/千瓦,轿车比如50千瓦也就10万元,我想一个整车加起来卖25万左右的B级车是可以的,所以我认为将来还是会有很好的潜力。

而且从我们国内的情况来看,我认为燃料电池在商用车领域替代的速度会进一步加快。因此,我们不断地调整这个目标,还是坚持2020年左右我们国内会达到年产1万辆的目标。

时间关系,汇报到这里。谢谢大家!

+ 收藏 目前有0条评论